教金庸下了两年多围棋

2024年6月17日

    今年是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我想起了教金庸下棋的往事。

    20世纪80年代初,只要金庸人在香港,都会请我去他家里下围棋。“最早应该是1983年初开始的,1985年结束,具体日期已经记不清楚了。每个周六下午两点,只要查先生(金庸本名查良镛)在香港,他就派司机在金钟地铁站接我,然后到他的家里上课。”

    那年金庸59岁,我只有24岁。我是广东人,自幼学习围棋,1978年获得广东省围棋冠军,1980年移居香港。到香港后,我很快就成为全港冠军,但那时候在香港凭围棋无法谋生,我只能平时打工,周末去大学里教棋,赚点微薄的学费补贴生活。

    我与金庸相识,离不开简怀穗(香港围棋社社长)成立的香港围棋社。简怀穗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赢得过中国国际象棋冠军,后移居香港,他成立的香港围棋社也成为来港围棋爱好者切磋棋艺的重要场所。1981年,在台湾颇有名气的业余六段棋手沈君山在香港围棋社,与我进行了一场对决,结果被我击败。在一旁观战的棋友,恰恰就有另外一位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梁羽生随后写了一篇《曾炳辉劫杀沈君山》的文章,发表在《成报》头版,这篇文章被金庸看到,通过简怀穗的介绍,于是我就成了金庸的座上客。

    在我的记忆中,每次开棋之前,金庸都会很客气地说:“曾老师,你不要让我,尽你的水平下。”话虽这么说,但每盘棋我还是会让金庸三个子。每次上课,我都与金庸下一到两盘棋,基本是赢一盘,输一盘。如果第一盘下得很高兴,通常就会将剩下的时间用来复盘。当然,教大师下棋并不容易,尤其“输”掉的棋更难下。“你既要让他走好棋,又不能输得太明显。”

    第一次课上完后,我收到一个信封,到家后一数,里面一共是1500元港币。“吓了我一跳,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要知道,我当时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才1200块。”

    到了1985年,这种上门下棋的课程就结束了,两年多时间,我收获很大。“最大的感触,是第一次知道这么有名有钱的人,对下围棋的人这么尊重。金庸对于中国香港围棋协会最大的支持,还是当年协会刚刚成立极度缺乏资金时,他在尖沙咀黄金位置花100多万港币买了一层楼,以1块钱的年租金租给协会使用,这样的支持力度真是太大了。”(口述/香港  曾炳辉  65岁 中国香港围棋协会会长  整理/王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