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研究:微胖腰细体型最健康

2024年6月17日

    “千金难买老来瘦”是个伪命题。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施小明教授和吕跃斌教授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在≥80岁的高龄人群中,体重指数(BMI)较高且腰围较低的体型,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研究认为,“胖且腰细”是老年人最健康的体型,这种体型的人死亡风险最低。(摘编自《中国妇女报》)

    老年人需要一定的皮下脂肪来傍身

    北京佑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艳兵表示:“我们经常说老年人要一定的脂肪储存量来傍身,我们对脂肪的评估有两个点,一个是内脏脂肪,一个是皮下脂肪。”建议大家内脏脂肪的指数越低越好(意味着腰围更细),皮下脂肪可以适当地储存一些(意味着适当微胖)。这样的话,能确保老年人在遇到一些大的疾病打击时,能有能量消耗。因为这种情况通常是机体先消耗了皮下脂肪,再去消耗蛋白质等物质。

    特别瘦的老年人通常经不起感染等较大疾病的打击。身材瘦弱但腰围很粗的老年人,被认为死亡风险较高。

    吃动入手,保持“微胖腰细”身材

    吃:保证营养,多吃优质蛋白质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医师江华介绍,到了一定年纪后,肌肉开始流失,故老年人会出现体重逐年减轻,应重视肌肉合成的重要原料——优质蛋白质的补充。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都要高于植物性食物,老年人宜适当增加奶、蛋、肉、禽、鱼虾和大豆制品摄入,保证足够的主食、蔬菜、水果的摄入。

    中国营养学会曾选出排名前十名“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分别为鸡蛋、牛奶、鱼肉、虾肉、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和大豆及制品。得分越高,说明蛋白质质量越好,机体越易吸收和利用,建议适当多吃。

    动:控制腰围,每天运动半小时 

    有句话叫“肥胖不可怕,就怕胖在肚子上!”正常厚度的内脏脂肪能保护内脏,防止跌倒时损伤内脏,但内脏脂肪太厚会导致脂肪心、脂肪肝、脂肪肾、脂肪胰等器官功能异常。腹型肥胖、内脏性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明确规定,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即为超标。江华建议,要想减小腰围、减掉内脏脂肪,就要多运动,如跑步、散步、游泳、骑车等,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这样做能让心脑血管获益,减少死亡风险,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