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平壤利民公司”

2024年6月10日

    1945年底,国民党军开始大举进攻东北,切断了沟通南北的铁路干线,占领了大城市和交通干线周边地区。1946年7月,中共东北局确定了以朝鲜北部为战略后方的应急方针。

    1946年7月,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萧劲光和原北满分局秘书长朱理治到达平壤,同朝鲜方面进行了会商,征得他们对在平壤设立办事处的理解和支持。东北局副书记陈云发出指示:在会谈中要提出换入的东西主要是布匹、棉花、鞋子、毯子,还有铁路、煤矿、发电厂所需的火车车头、零件、机器、桥梁材料、油料,以及食盐、火柴等;要相机提议与朝鲜合办纺织厂、鞋厂、火柴厂等;要提出我方在朝鲜设立的商店,并一切遵守当地政府法令;要强调保持朝鲜对大连、安东的海陆交通运输线。

    此前,已有大连地下党、南满部队、胶东部队等分别在平壤和朝鲜其他地方设立临时性机构,于是,萧劲光、朱理治就把所有这些在朝机构统一组成“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对外公开的名称是“平壤利民公司”。办事处还在朝鲜境内的主要交通要道和重要港口城镇设置了四个分办事处,对外称“平壤利民公司某某分公司”。

    1946年10月,国民党调重兵进攻南满解放区,当时双方力量悬殊,到11月下旬,我南满根据地仅剩下临江、长白、抚松、濛江4县,形势异常严峻。1946年10月31日,东北局经中央批准,决定成立中共南满分局,派陈云兼任分局书记,萧劲光任分局副书记兼辽东军区司令员。

    11月3日,陈云和萧劲光离开哈尔滨启程赶赴临江。15日,陈云抵达平壤。他和萧劲光一起会见了金日成,商谈双方进一步合作的事宜;陈云还会见了经平壤准备去图们的大连苏方经济负责人,同他商定北满运往大连交换苏联食盐、布鞋、火车的5000吨麦子、2000吨猪肉的运输路线及在图们的交换问题。

    11月23日,陈云和萧劲光等离开平壤,于27日抵达临江。12月中旬,七道江会议召开,陈云拍板“坚持南满”,为之后不久“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的伟大胜利,以及东北战局的彻底扭转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6年11月到1947年3月“四保临江”战役期间,东北民主联军一直将朝鲜作为战略后方。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军事交通史》中记载,在“四保临江”战役中,我军在鸭绿江两岸的军事运输线共有五条,用以保证物资、部队和伤员的运送。

    中共华东局还曾派人入朝通过“利民公司”采购了大量的军事物资。这些物资均从南浦装船经大连转运山东解放区。

    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我方对朝鲜贸易输出品总额(折合东北流通券)24684万元,输入品总额36526万元。(摘编自《文史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