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做了什么才配享太庙

2024年4月18日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让“配享太庙”变成一种对他人的高级别赞美。比如河南龙年春晚精妙绝伦,大家看后纷纷感叹:河南卫视“配享太庙”!其实,网友们脱口而出的一句赞叹,在古代要想实现绝非易事。

    太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是放置皇帝和其先祖牌位的地方。配享太庙则指的是大臣凭借勋业,去世后祔祀于帝王宗庙。从“功臣配享太庙”逐渐稳定的曹魏到清朝,配享太庙的功臣不足200人。

    历史上配享太庙的皆是朝廷股肱之臣。他们中有十年磨一剑,一剑夺天下的司马懿,有挽救李唐社稷的狄仁杰……其中,开国功臣特别是武臣,入庙比例较高。如帮助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宋初名将赵普;率先跟随朱元璋起义,戎马一生的明朝名将徐达等。

    配享太庙的人选也有特殊因素,那就是皇帝特别恩宠。以唐朝为例,淮安郡王李神通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他在打仗上几乎没赢过,但封赏上却也几乎没断过,最终还配享了唐高祖庙庭。

    配享太庙的殊荣也可能被取消。王安石就是一个例子。宋哲宗时期,新党掌权后将王安石增补进了太庙配享的行列。然而,北宋王朝覆灭后,南宋高宗君臣将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结到变法派王安石等人身上,高宗皇帝最终决定罢黜王安石的配享资格。(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