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装备让跑步技高一筹

2024年4月11日






    最近温度一路飙升。随着气温升高的,还有人们跑步的热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调查显示,我国97%的跑步爱好者每月平均跑量超过100公里,他们大多拥有专业跑鞋、智能手环等装备。近年来,在创新技术的助力下,跑步相关产品持续迭代升级,不断提升跑步爱好者的运动体验。(摘编自《科技日报》)

    智能运动手表

    贴身健康“顾问”

    刘昊是一位有着17年跑龄的马拉松爱好者。“以前,我主要是凭感觉跑。现在有了这个健康‘顾问’,我一般会根据设备显示的配速来调整自己的节奏。”他说。刘昊说的设备是智能运动手表。

    如今,智能运动手表不仅可以定位、显示配速、记录运动数据、实时通信,还能够监测用户心率、血氧,帮助跑者更好地调整运动节奏。运动完后,智能运动手表会自动生成用户的跑步路线。

    智能运动手表的功能还在不断升级。比如,部分智能运动手表可精准离线导航。当用户在野外长跑迷路且身处无信号环境时,智能运动手表依旧能精准导航;有的智能运动手表内置海拔气压计,当气压出现急剧变化,手表会及时提醒用户。

    碳板跑鞋

    防止运动损伤

    2019年,肯尼亚选手埃鲁德·基普乔格以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跑完马拉松,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全程马拉松“破2”(突破2小时)的运动员。而他当时穿的碳板跑鞋,此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碳板跑鞋底嵌入了碳纤维板,厚底是其标志性特点。碳板跑鞋里的碳板是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它质量轻、弹性大且耐疲劳性能好。“用这种材料可稳定鞋体和支撑足弓,还可以防止运动损伤。”国内某碳板跑鞋厂商负责人说。

    面对多元化需求,部分企业不断迭代碳板跑鞋。设计师让跑鞋与智能装备互通互联,实现跑步数据实时记录、分析,让跑步“有数可查”。跑者还可通过相关运动服务,获得专业指导。

    低温冷疗舱

    帮助身体恢复

    马拉松跑者在赛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肌肉损伤,需及时进行恢复。近年来,一种新颖的运动恢复方式——低温冷疗很受欢迎。

    进入液氮冷疗舱前要进行体征测量,还要脱去厚重的衣物,但要戴好专用手套、穿好鞋子。冷疗时头部是外露的。冷疗开始后,舱内液氮汽化,逐渐“云蒸雾绕”。大约15秒后,舱内温度就降至约零下100摄氏度。舱内最低温可达零下130摄氏度。一次冷疗大约需要3分钟。从冷疗舱出来后,寒意很快消除,使用者浑身感觉放松,运动后肌肉的紧绷感也能得到一定缓解。

    低温冷疗目前风靡全网,未来将会被广泛应用于训练中心、体育科研机构、医院、SPA会所和健身中心等。

    ■知多点

    每天跑步VS隔天跑步

    哪个效果更好

    科研人员曾做过相关的实验,他们挑选了平时不常运动的人作为实验对象,并通过健身器械分别锻炼他们的左右腿,其中一条腿每天运动60分钟,另一条腿运动一天休息一天,每次运动120分钟,以确保两条腿的总运动量一致。

    经过10个星期的训练,研究人员发现,隔天完成双倍训练量的腿,肌糖原的储存量明显增加,并且更容易将脂肪转化为能量,也就是运动耐力和脂肪的分解能力都更强。同理,在总跑量一样的前提下,隔天一跑对人体的裨益相对更高一些。

    此外,隔天跑步也可以给身体充分的恢复时间,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摘编自《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