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4月8日 星期一
- 社长:赵宝泉 总编辑:周钢
养老托育建设迎更大中央财力支持
2024年4月8日
面对新的人口形势,如何进一步完善养老托育体系?近日,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修订印发了《“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政策更加灵活具体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十四五”时期我国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需求更为迫切。 在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李佳看来,此次修订对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一是非常重视增加护理床位,对公办机构明确提出相应要求,强化对失能失智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二是继续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出支持多个公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组网建设运营等;三是对资金提出明确办法,中央预算内投资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创新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方式,以投资换机制等。 保障基本,适度普惠 具体来说,在公办养老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方面,《方案》新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医疗资源富余地区的病床使用率较低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建设(含新建、改扩建)的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应相对独立,床均面积宜在42.5—50平方米之间。鼓励有条件的机构提供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 在对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的修订中,原《方案》重点支持“社区、医养、旅居、培疗转型养老”四类项目,此次修订则进行了删改,强调示范性普惠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拓展老年助餐服务功能。对于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采用定额补助的方式,按照每张养老床位5万元的标准予以支持。 向产粮大县和东北地区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订还提高了产粮大县和东北地区的中央预算内投资。《方案》指出,对于县级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将支持县城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县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同时还将支持产粮大县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公办托育服务机构项目。 对于公办养老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和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方案》将东部地区的中央预算内投资从30%提升至40%,并新增将东北地区单独列出,按照东、中、西、东北地区分别不超过平均总投资的40%、60%、80%、80%的比例进行支持。 数据显示,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中,接近三分之二的省份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辽宁、四川、山东等地较为突出。东北三省已全部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同时,黑龙江、吉林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摘编自《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