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时提防“开春病”偷袭

2024年2月26日


    最近的气温像坐上了过山车,人的身体来不及适应,很容易诱发一些疾病,做好防护才是关键。

    气温不稳提防心脑血管疾病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许东提醒,早春时节冷暖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这种气温的不恒定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更是个严峻的考验。此时,“三高”人群、肥胖人群等高危人群,更要注意预防脑卒中的“偷袭”。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晨起的三个‘半分钟’十分重要。”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兵介绍,醒来以后躺在床上“半分钟”,伸伸懒腰,不要立刻下地;坐起来后靠在床头“半分钟”,这个半坐的体位可以使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开始逐渐增加;把腿下垂,再等“半分钟”,这是再一次预热,使心血管系统适应直立状态。

    肝火旺,中医方法可调理

    万物复苏,很多人的肝火也跟着“旺”了起来,容易出现头晕、眩晕、失眠、健忘、眼睛干涩等不适症状。

    银川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王炎杰介绍,针对肝火旺导致的头晕等不适,可用中医方法如艾灸腹部神阙穴、针刺调节,也可口服逍遥丸。春天容易头晕的人,还可用菊花、桑叶等泡水代茶饮。要降肝火,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注意调整心情,稳定情绪。

    注意保暖,防骨关节病

    “老年人在冬季普遍注重保暖,但开春后却容易疏忽,易造成骨关节病复发或加重。”银川市中医医院骨伤三科沈阳医生提醒,春季预防关节炎,首先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尽量多捂捂。不建议长时间进行爬山、爬楼梯和暴走的运动。

    “关节不好的人,可在不负重的条件下充分活动关节,如平卧在床上主动伸屈膝关节。游泳、散步和空中蹬脚踏车等,也是较好的运动方式。”沈阳建议。

    小心季节性面部皮炎

    春天复苏的不只是万物大地,季节性面部皮炎也易复发。“气温骤升骤降,再加上空气中的尘螨、花粉,一些过敏体质的人面部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具体表现为面部皮肤潮红肿胀、出小红疹子,或者干燥、紧绷、瘙痒。这种面部皮炎往往呈季节性发作,部分患者自行买药涂抹,可能继发刺激接触性皮炎甚至激素依赖性皮炎。”银川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雷鸣表示,要注意皮肤保湿,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可选用一些医学品牌的抗敏感的润肤霜,最好别随意更换护肤品。(摘编自《银川晚报》《陕西日报》)

    延伸阅读

    温差超过7℃更容易疲劳?

    近日,一则“温差超7℃更容易疲劳”话题引发关注。

    “温差疲劳”的症状是存在的。主要是由于气温大幅度变化,导致了人体的自律神经出现紊乱,出现肩膀酸痛、头痛、乏力、失眠等不适。有些表现出类似感冒的症状,比方说昏昏沉沉、打喷嚏、流鼻涕等等。一般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7℃以上,或两天间最高气温相差7℃以上,更容易出现温差疲劳或温差过敏症状。

    适当活动身体、经络按摩有助于缓解疲劳。对沿肺经循行之处,可从中府穴至拇指指端的少商穴方向顺经按摩。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可着重按揉中府穴和云门穴;或将手臂绕到身后,双手紧扣做扩胸运动。(湖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