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 社长:赵宝泉 总编辑:周钢
上半段最妙
2024年11月28日
不知道哪位聪明人发现的:天地间一切万事万物,能取“上半段”最妙。 譬如花是从含苞待放到正开是最妙,何必看到凋谢飘零?大厦从落成开张到一片盛景,多好?何必看到破落修补,直至蔓草丛生?连一件衣服,也是“新三年”最妙,到了“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褴褛难看啦。人生也只有上半截充满成长的喜悦,需要年年月月换鞋子,一旦鞋子固定了大小,就进入了下半截,不久老病相侵,人也开始缩水了。 如果说人生像一部戏,《西厢记》,张生初识莺莺,惊为天人,寤寐反侧,多妙?末了求功名、慕富贵,薄幸负心,不堪入目啰。所以读《红楼梦》,只读到宝玉俊秀、黛玉含情,诗社盛景,慧心照映,就够妙了!何必读下半部,黛玉呕血、宝玉出家、风酸月苦、酒冷灯昏,都没意思。读《史记》刘邦起义,气度恢宏,众人推崇,衅鼓祭旗,上半篇多妙?何必读下半篇一面滥杀功狗,一面还要唱“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泪洒得好假,不过是自供其丑罢了! 例证举也举不完,然而人生总跳不出生老病死的过程,万事万物也跳不出“成住坏空”的循环法则,任你再聪明,也不能取巧地只要上半段,不要下半段。那么在这“取”的哲思中,可以觉悟出哪些道理来呢? 首先得明白:人生苦短,韶光易逝,先尽量做好上半段,读书立志,都愈早愈好:读书苦不早,立志苦不真,不真与不早,一世长湮沦!再则要明白:事情不难于开始,都难在结尾,有始有终才最难,没恒心的人虎头蛇尾,没毅力的人中途撒手,下半段就无法收场。 以个人来说,由修身而齐家,有轰轰烈烈的上半辈子,又有光光彩彩的下半辈子,成为一位虑始图终的正人君子,已经不容易。以家庭来说,白手起家,传到子孙,仍能不殒家声,世德相继,就更难了。 还可以想到:凡事要当机决断,见好就收,不要豁露末尾一段丑境。想来西施没入五湖而去,老聃骑青牛出关,他们未必不死,但不让人间看末后一段丑境,懂得见好即收的哲理。 更重要的是:人生就重在晚节,末后一着棋,才是最要紧的,一旦白头失守,还有什么比目睹自己前半生的光荣名誉下葬掩埋更锥心刺骨的呢? 当然,人间只有心灵是可以不断成长的,勤学不辍的人,永远是根上升的曲线,一生都保持着上半段的巅峰状态,那就太棒了。(黄永武,88岁,著名学者、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