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卖“神药”不能止于停播

2024年11月28日

    【社评】  本报评论员  彭臻玉

    据澎湃新闻近日披露,坐拥“千万级”粉丝的带货主播“麦琪啦”把保健品吹成“神药”,在直播时拆分病名暗示能消除全身多发囊肿结节并有效防止复发,甚至可治恶性肿瘤。对此,相关平台11月25日回应称,账号“麦琪啦”存在直播间销售商品违规宣传行为,目前已对该账号进行停播和账号贴条处罚,平台正回查其他违规情况。

    如同《桃花扇》中的那句歌词——“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正是当今不少网红主播爆火之后,因不当言论、虚假宣传、直播间售假等事件身陷人设崩塌境地的真实写照。当潮水退去,人们才会更清醒地认识到,那些光鲜亮丽的带货业绩,总离不开忽悠粉丝的精心设计;那些闪烁其词的话术和甜言蜜语,不过是给“家人们”层层设套的把戏。

    从相关报道来看,为了躲避监管,“麦琪啦”及其团队可谓套路多多。比如她专门用小号带货保健品,下播后立即下架产品,不支持直播回放。在直播过程中,她和助播还经常使用英文或拆分词来替代医疗术语,进而宣传产品的疗效。然而,据记者调查,“麦琪啦”直播间兜售的每一种商品,均没有药品相关标识。其主推的所谓“散结因子复合片”,只是一款属于食品范畴内的膳食补充剂。

    将保健食品包装吹嘘成能治疗多种疾病的“神药”,无疑踩踏了《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的红线,但平台显然不能止于对涉事直播间的关停。事实上,从多个平台发布的相关规则来看,无论广告投放还是商品售卖,涉及医药、保健品等类目的内容管理不可谓不严。有的还规定分销保健品需要平台定向邀约。但一些头部主播在直播带货中屡钻漏洞,甚至创下“业绩神话”,这究竟是平台监管失察还是“流量纵容”?在带货直播间里,肯定不只一个“麦琪啦”。对于各大平台来说,如何“管好”主播,如何在撮合交易的同时承担起一定的“裁判”职责,是必须反思并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