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忽高忽低,养生做好“六个一”

2024年11月4日






    “早穿棉袄午穿纱”,这句俗语最近让很多人感同身受。在这气温忽高忽低的深秋时节,怎样才能防病保健康?多位中医养生专家出谋划策,为中老年朋友献上实用的锦囊妙计。(摘编自央视、《洛阳晚报》《羊城晚报》)

    指导专家

    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  邢国红

    全国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张忠德

    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医师  穆青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  霍莉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主任  于国泳

    一次按摩:按对穴位能降压

    推荐人:穆青

    推荐理由:心脑血管病易在秋季发作,经常按揉人迎穴,可起到行气活血、防治高血压和中风、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作用。该穴位在颈部,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向下按压数秒,然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每日按摩一到两次,每次按压5—10分钟。

    一杯茶饮:常喝药茶稳血压

    推荐人:于国泳

    推荐理由:秋季昼夜温差大,血压开始出现波动。高血压患者除了遵医嘱用药,还可以适当喝点辅助降血压的中药茶饮。

    具体做法:取罗布麻叶、夏枯草、桑叶、胎菊、钩藤各3克,一起放入养生壶,加1000毫升热水,煎煮5分钟到10分钟后即可饮用。每天煮一次,分多次温服,喝3—5天停一段时间。

    一碗羹汤:百合银耳雪梨羹

    推荐人:张忠德

    推荐理由:深秋气候温燥,可适当多吃点秋梨、百合、银耳,既能养阴润肺,又能养肺润肺。也可将三者做成百合银耳雪梨羹,在养生壶中放入鲜百合、银耳、雪梨各适量,放入适量冰糖,炖煮至黏稠状即可。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胃寒人群不建议食用。

    一个动作:出门前戴帽子

    推荐人:邢国红

    推荐理由:早晚出门容易被寒气侵袭,戴上一顶帽子是最简单的防寒防病方法。这样做,不仅能防感冒,还能避免风寒邪气对脑血管的刺激。中医认为,头部是“诸阳之会”,想护好一身阳气,就要“从头护起”。

    一种运动:坚持练习八段锦

    推荐人:霍莉莉

    推荐理由:中老年人不要刻意穿着单薄,在气温较低时去户外晨跑。建议穿着厚度合适的衣物,在阳光下打几遍八段锦,不仅能舒展筋骨,还有助于护卫阳气。

    编辑插嘴: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右边二维码,即可跟着视频练习八段锦。

    一盆药液:泡脚水中加点料

    推荐人:霍莉莉

    推荐理由:秋季是一个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程,因此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而泡脚就是一种理想的“养收”手段。秋季气候多变,部分中老年人容易出现感冒、手脚冰凉、关节疼痛等不适,针对这些情况,可在泡脚水中加点桂枝。

    具体做法:取桂枝15克,放入锅中,加入500毫升清水。水煮开后,将药汁倒出凉至38℃左右,然后分别倒入2个泡脚袋中。泡脚桶里倒入温水,把脚先放入泡脚袋中,接着再泡进泡脚桶中。这样做虽然较为麻烦一些,但效果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