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4日 星期一
- 社长:赵宝泉 总编辑:周钢
疼痛忍多了当心“过敏”
2024年11月4日
在医院门诊,经常可以听到患者对疼痛的描述——胀痛、酸痛、抽痛、像针扎样痛……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专家提醒,疼痛不应被忽视,科学的疼痛管理有助于享受健康生活,否则小心痛忍多了变“脆皮”。(摘编自《金陵晚报》《西安日报》) 女性疼痛患病率高于男性 自去年8月起李女士就受到肩痛的折磨,“当时我以为是吹空调受凉了,‘湿气’重导致的。一直忍了半年,什么都试过了,才到医院疼痛门诊来看”。最终她被确诊为冻结肩,也就是“五十肩”。后来,医生用微创方法帮她松解和治疗之后,疼痛明显减轻了。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慢性疼痛相关疾病住院患者达2615万例。在收治的患者中,女性患者占比接近六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每晓鹏表示,这是因为从生理角度看,女性体内较高的雌激素水平增强疼痛敏感性,还调节神经递质影响疼痛信号传递。女性疼痛感受器密度更高,大脑对疼痛信号处理方式与男性不同,内啡肽等镇痛物质水平可能较低。社会心理方面,社会文化可能使女性更倾向于表达疼痛,且女性面临更多压力源,长期压力增加疼痛敏感性。这些激素、神经生物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女性疼痛患病率相对于男性更高。 有些痛忍多了易变“脆皮” 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而慢性疼痛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忍”却不是解决办法,甚至产生危害。 江苏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刘存明表示,忍痛在我国文化中备受推崇,尤其是男性。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疼痛有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之分。其中,急性疼痛往往是一种症状,多数随着原发病治愈而消失,“关公刮骨之痛”就属于此类疼痛;而慢性疼痛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类似,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炎症、神经损伤、肿瘤或糖尿病等,亟须更多关注。 刘存明提醒,疼痛医学里有个概念叫“痛觉敏化”,简单来说就是对疼痛“过敏”,“当你对慢性疼痛置之不理,它很可能逐步影响到神经、脊髓,甚至导致大脑中枢‘过敏’,造成治疗难度加大,逐渐成为易痛的‘脆皮’体质,严重时轻微触摸皮肤都会感到疼痛难忍”。 早防早治以免延误病情 目前慢性疼痛患者面临两个难题,一是拖延看病,越拖越痛;二是找不对科室,这在中老年疼痛患者中非常典型。专家建议,如果疼痛程度加剧、持续时间长、伴随其他严重症状或找不到原因,建议尽快就诊。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等机构日前发布的《常见疼痛管理联合提示》,早期治疗能够提高药物治疗的敏感性,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对神经痛、癌痛、骨关节疼痛等都有规范化治疗方案。非药物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也有很多,包括理疗、针灸、射频治疗、神经调控治疗、神经系统毁损性手术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