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 社长:赵宝泉 总编辑:周钢
“新疆王”杨增新远征留住阿勒泰
2024年6月17日
新疆的阿勒泰地区近日因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而广受关注。鲜为人知的是,新疆最北角的阿勒泰,曾悬于外蒙古边缘。有一位传奇人物,在民国初年牢牢地控制着新疆的一切,阻止了阿勒泰脱离中国。他就是“新疆王”杨增新。 乱局中调任新疆 杨增新,同治三年(1864年)出生于云南蒙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杨增新考中进士后没能留在京城,而是被分派到条件艰苦的甘肃,历任中卫知县、河州知府、甘肃提学使兼武备学堂总办等职。虽然官声不错,政绩突出,但是跟他的上司陕甘总督升允搞不好关系。好在当时的新疆布政使王树枏(音“南”)欣赏他的才干,出面找升允协调,将他调到新疆,任阿克苏兵备道。 辛亥革命以后,伊犁的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成立伊犁临时政府,拥立广福为都督。临近覆亡的清政府电令伊犁将军长庚和新疆巡抚袁大化“剿抚兼施”,平定局势。袁大化采取了武力剿灭的政策,调派清军与革命军展开作战。清帝宣布退位以后,袁大化承认共和,1912年3月被袁世凯委任为新疆都督,并被要求与伊犁方面谈判停战。袁大化在作战中接连失利,被迫停战和谈。一方面,他手上沾着革命党人的鲜血,不敢留任;另一方面,面对如火如荼的哈密农民暴动及天山南北的哥老会活动,他更是束手无策,只好于4月25日宣布辞职,同时推荐喀什噶尔道尹袁鸿佑继任都督。没有想到的是,袁鸿佑还没到达迪化(乌鲁木齐)就职,就被哥老会杀掉了。于是,袁大化又改荐镇迪道尹杨增新继任。5月18日,袁世凯任命杨增新为新疆都督兼民政长。就这样,杨增新成了新疆省的最高军政长官。 远征科布多保住阿勒泰 此时,杨增新面临的局势无比复杂。杨增新手中无兵无钱,都督的权力南不过吐鲁番,西不过精河。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分裂势力蠢蠢欲动。 杨增新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与伊犁革命党人达成协议,取消了伊犁的临时政府,新疆宣告统一。原湖北新军协统杨缵绪被任命为喀什提督兼外交特派员。紧接着他平定了一系列动乱事件,将分裂的苗头扑灭。 接任新疆都督之初,杨增新最可称道的一项功业是通过军事和高层斡旋等多重手段,将阿勒泰地区留在中国的版图内。 阿勒泰地区在清末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后来实行“科阿分治”,将阿勒泰单独划出来,另设阿勒泰办事大臣,辛亥革命后又改称为阿勒泰办事长官,直辖于北京政府。当时,外蒙古宣布独立,并在沙俄的策动下,挑起了“科阿战争”,占领了科布多,进犯阿勒泰。在此危急关头,杨增新调派军队远征科布多,驻守察罕通古,并且多次击退外蒙军队的进犯,最终保住了阿勒泰,将它留在了中国的版图之内。 促使阿勒泰归入新疆 当时的阿勒泰孤悬于新疆之外,地僻势孤,北京政府忙于内斗,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沙俄又强行驻兵并移民阿勒泰,阿勒泰形势相当危急,随时可能被外蒙吞并。 1918年11月,阿勒泰蒙古各部的王公贝勒联合上呈杨增新,恳请归并新疆。同年12月,杨增新致电北京政府,希望早日解决此事。 1919年3月,阿勒泰发生兵变,杨增新果断地派兵处置,同时接管了阿勒泰的防务,对阿勒泰地区形成了事实上的管理。6月1日,北京政府正式下令裁撤阿勒泰办事长官,改设阿山道,归并新疆,该地区的蒙古各部也由杨增新进行统辖。阿勒泰划归新疆,危机得以解除。 杨增新主政以后,采取各种手段逐渐控制了新疆全省,后来又改称将军兼巡按使、督军兼省长等。撰写了《中国的边疆》一书的美国人拉提摩尔说:“辛亥革命后,新疆政权落在一个很有经验的中国官员(指杨增新)手里,他善于平衡当地各个民族间的力量,使新疆保持了长期的稳定。”在新疆成长的锡伯族知识分子、后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的广禄在其回忆录中如此评价杨增新:“他的生活简单,衣着朴素,严肃亦轻松,不讲享受,没有娱乐,十七年如一日,全副精神都放在如何保卫这块领土的工作上。” 然而,军阀作风浓厚的杨增新也遭到各方嫉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杨增新在1928年6月16日通电归附,并于7月1日就任新疆省政府主席,但7月7日即被部下刺杀身亡,时年66岁。(摘编自《中国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