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 社长:赵宝泉 总编辑:周钢
1元教学门诊值得效仿
2024年6月17日
【社评】 本报评论员 彭臻玉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开设1元教学门诊,由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年轻医学生直接面对患者,资深医生在旁充当后盾,并作为诊治责任人。此举大受患者欢迎。有患者直言:“平时,国家级专家挂号费81元,省级专家挂号费51元,教学门诊只要1元,而且诊疗时间在30分钟以上,不仅能和医生充分交流,还有专家在旁边指导和把关,相当于一个医疗团队给自己看病!” 任何一个医生都是从没有经验逐渐变得经验丰富的,若不给患者看病,所谓的经验就无从获取。在很多医院的门诊,时常可见年轻医学生,即使他们已经拿到了相关执业资格,但不少患者并不太相信他们的诊疗能力,甚至有患者拒绝这些医生为自己看病。1元教学门诊可以说实现了医疗与教学的高效融合,由于有专家坐镇,患者不再像过去那样排斥年轻医生,年轻医生也有更多上手诊疗的机会,有利于提升技能、积累经验。于医患双方而言,这样的局面可谓双赢。 更值得一说的是,在1元教学门诊看病,除了极其划算的挂号费,最让患者满意的无疑是长时间的医患沟通。以往的“排队1小时,看病3分钟”,变成了长达30分钟的详细问诊,再加上专家的指导和复盘,让每一个病例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其临床价值也得以显现。并且,与单个专家诊疗相比,由包括专家在内的一个团队提供诊疗,思路将更开阔,诊疗盲点也更少,服务也更细致,患者得到的好处不少。而这,不正是广大患者心目中求医问药该有的样子吗?如果这样的接诊流程能得到普及,无疑会受到患者的追捧。 尽管从当前现实来看,在更大范围推广1元教学门诊尚存在不少障碍,毕竟专家教授少,年轻医生多,为保证教学和医疗质量,每次门诊接待的患者数量也十分有限,但就改善就医体验、提升患者获得感而言,这样的诊疗新模式确实有探索的必要。比如在一些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试点教学门诊,或在其他医院的部分科室推行预约制的教学门诊等做法,诚然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