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打乒乓球去

2024年4月25日


乒乓球爱好者在比赛场上

    4月12日,2024年“李宁·红双喜杯”中国乒协会员联赛分站赛(上海嘉定站)乒乓球赛事在嘉定体育馆挥拍。据悉,报名通道一开启,短短3小时内,550个报名席位被一抢而空,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已90岁。伴随着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长大的一代人,依然爱着这项运动。(摘编自《新民晚报》《漯河日报》)

    乒乓球从小打到老

    河南漯河的李静波今年74岁,他与乒乓球的缘分,要从学生时代说起。“上学时我就喜欢打乒乓球,参加工作后常利用业余时间打,而且只要单位组织比赛,我都积极参加。”李静波说,退休后,每天下午打乒乓球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乒乓球被称为国球,是因为在1959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容国团为我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10年,还很贫穷落后。能取得世界冠军是一个多么鼓舞人心的事,所以那时候的中小学生都开始喜欢乒乓球运动。”湖南郴州77岁的李冰玉也是上学时开始打乒乓球的,她说,现在同学聚会,打乒乓球仍是主要活动项目。

    刘国梁曾表示:中国乒乓球人口将近1亿,其中民间乒乓球爱好者8300万人。这些乒乓球爱好者中,老年人占相当比例。

    适老且“性价比”最高

    打乒乓球是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给出的“性价比”最高的运动。

    各种研究显示:乒乓球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延缓老年人脑动脉硬化,保持思维和记忆力;打乒乓球是有氧运动,能锻炼心肺功能和内脏系统,提高基础代谢;打乒乓球能锻炼支撑身体平衡的肌肉,活动平时不动的部位,减轻腰疼或肩膀僵硬的症状;挥拍的动作可以刺激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有效增强肩部和手臂肌肉的力量;相较其他球类运动,乒乓球轻且快,弹起后对对方造成的身体伤害几乎为零……因此,乒乓球对全年龄段都合适,尤其适合老年人。

    一直坚持打乒乓球的李静波腿脚麻利、腰板硬朗,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长期打乒乓球让我的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我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李静波笑着说。

    4个细节“有效”挥拍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苟波提醒,打乒乓球时做好4件事,让挥拍运动的健身功效最大化。

    注意动作规范  运动时注意动作规范,减少机械性动作,以免发生运动损伤。如果感觉局部肘关节酸痛,应及时停下拉伸。

    控制强度  中老年人打乒乓球最好以健身为主,少打比赛,更不要因赌一时输赢而心烦气躁,不顾强度,心脏功能差的人尤其要注意。

    少扣多防  如果以健身为目的,打球要多防守,少扣杀,更不要过分积极地去救球,以免造成损伤。

    控制时长和频率  每次运动的最佳时长为45—60分钟,少于45分钟,保健效果会降低,超过60分钟也并不会获得更大受益。在运动频率方面,每周锻炼3—5天,每天1次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