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沙家浜》,与洪雪飞同台“智斗”

2024年4月15日


岳惠玲(左)与洪雪飞在电影《沙家浜》中

    “文革”期间,我在北京京剧团《沙家浜》剧组工作。那年,根据上级指示,在剧团领导和军代表的带领下,我和谭元寿、马长礼、周和桐、洪雪飞、万一英等剧组成员,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参加拍摄《沙家浜》电影。

    革命现代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北京京剧团进行改编时取名《地下联络员》,剧名最后由毛主席一锤定音,叫《沙家浜》。把这部革命现代戏搬上银幕,在当时来说,是一件既光荣又责任重大的任务。我们到长春后,分别住在长影“小白楼”招待所及附近的宿舍。住了没几天,就发现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担任重要角色的著名演员梁音,前来为我们烧锅炉。大家见他积极热情、认真负责的样儿,都投去亲切的目光。

    在剧中,我饰演被抢包袱的小姑娘。由于戏不多,组织上让我在摄制过程中当毛泽东思想宣传员,具体职责就是给参演者和拍摄者宣读毛主席语录。这是一项政治任务,我反反复复学习和领会毛主席语录,最后连哪条语录在哪一页都记得很清楚了,这才放下心来。在拍摄过程中,我每天都手持小红书,早早来到拍摄大棚,认真观看各场次的拍摄,捉摸着如何联系实际选择语录。然后,趁换布景、休息间隙,我有针对性地宣读数条毛主席语录,以给大家思想启示和鼓劲加油。

    为了拍好片子,厂里组织我们经常看一些国内外的参考片,借鉴其表现和拍摄技巧。在近一年的拍摄中,大家兢兢业业,谦虚谨慎,成为了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领导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完成任务。周和桐善于学习,知识渊博,有问必答,大家都愿意请教他,是一位可亲可爱的老师和老京剧艺术家,我们叫他“百科全书”。万一英很有艺术修养,性格开朗,笑口常开,是一个乐天派,和她相处,会增添工作热情。洪雪飞天资聪颖,俭朴善良,为人低调,很随和合群,从不张扬自已,是一个值得信赖和交往的同事和好友。

    我与洪雪飞同台演的“智斗”,是电影《沙家浜》最后拍的一场戏。洪雪飞原是昆剧演员,凭着她的聪明才智,以京剧的唱腔和戏路,成功塑造了一个革命女性形象。沙剧收官那天,全体摄制、参演人员和军代表来到长影厂大门口毛主席塑像前集合,将我和洪雪飞安排在中间,照了一张集体照作为纪念。(口述/北京  岳惠玲  82岁  整理/周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