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
- 社长:赵宝泉 总编辑:周钢
年轻纺织女工全是“老手”
2024年4月11日
1972年,我23岁,是湖南省桃源纺织印染厂的一名纺织女工,从事细纱挡车工作。 那时,我每天穿梭于纺纱车“弄堂”,照看800至1200个纱锭,不能让纱锭断线。倘若断线了,没有纺成细纱的棉花就会不断地“喷开”,俗称“开花”。一个“开花”的纱锭如不及时拔出来重新接上,会导致周围的纱锭成片“开花”——这样无法掌控的场面,在初为纺织女工时常常发生,以至使人心急如焚,甚至泪奔。而要拔出那高速运转的纱锭,就会把手磨出一个个硬茧。因此,车间里20多岁的姑娘们全都是一双沧桑的“老手”。 早中班9个小时(含半小时用餐),晚班6个小时,我们在纺纱车“弄堂”里不停行走,有时甚至是小跑。粗略估计,一个班约要走20至30里路程。全封闭的车间里,听到的只有机器轰鸣声,闻到的是裹着机油和棉灰的气味。腰酸腿疼,精疲力尽,是纺织女工的常态。有段时间我得了肝炎,茶饭不思,全身无力。当时的口号是“为了超英赶美,要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大家生了小病是不会下火线的。一开始,我没去看病,也没有休息,坚持工作。直到确诊为肝炎后,才休息了半个月。 在车间工作三年多后,我被抽调到子弟学校任教。5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当纺织女工时那种倾情奉献的经历,我仍无怨无悔。(湖南长沙 胡孟姣 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