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红包“卷”淡年味,您怎么看

2024年2月26日


    有关压岁钱的讨论持续升温。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美好的祝愿,在一些地方却渐渐“变了味”。不少人发文感叹“为什么压岁钱越涨越高”“动辄上千,对我来说压力很大”。还有人吐槽,压岁钱可能没发挥给孩子“压岁”的作用,却将老年人“压垮”了。对于压岁红包,作为发红包主力的中老年人是如何看待的?(摘编自《洛阳晚报》)

    压岁红包重在仪式感

    我家是一个大家庭,全家一共二十多口人,我是提倡给压岁红包的,长辈给晚辈压岁红包不仅是年味的体现,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承载了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与期许。在我家,长辈给压岁红包时,晚辈要行磕头礼。压岁红包的金额50元、100元均可,金额不会太大,因为我们认为长辈给晚辈压岁红包是心意,晚辈不应计较金额。(唐军容  50岁)

    为了过年给孩子们包红包,年前,我特意到银行取了1000元的新钞。我坚持发红包,喜欢用传统的方式发红包,因为手与手传递红包,满是温情,有喜庆味道。包上一个大红包,逗小孙女说上一箩筐吉祥话,最后郑重地将红包送到她手中,这是我家过年的习惯。

    压岁红包不在于金额多少,在于仪式感。长辈们期待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我认为,发红包切勿攀比,要量力而行。压岁红包一旦开始讲排场,就很难保持原有的美好寓意,会逐渐功利化、物质化。(徐志立  63岁)

    发电子红包方便有趣

    今年儿子和儿媳回亲家家过春节,我给孩子们准备了电子红包,除夕之夜给了他们一个惊喜。

    为了跟年轻人一样熟练使用微信发红包,我提前跟社区工作人员好好学了一番,还给微信号绑定了银行卡。春节期间,我不仅在微信群里抢了不少年轻人发的红包,自己也发出去不少红包,还给儿子、儿媳、孙女每人发了200元的微信红包作为压岁红包。

    别看我上了年纪,现在我用微信发红包、抢红包的熟练程度一点儿不比年轻人差。春节期间,我用微信共发出去700多元的红包,收到了1000多元的微信红包。其实,用手机发电子红包比起现金红包来更有意思,特别是对于过年不能见面的人,直接发电子红包更方便。(郭红霞  60岁)

    长辈首先要一碗水端平

    春节期间,我的朋友向我吐槽起压岁红包的事。他家里有两个孩子,平时老大对家里照顾得多,经常贴补家用,因此,老两口春节给老大家的孩子压岁红包金额多一些,但谁知这事让老二媳妇知道后不依不饶,说他们厚此薄彼。好好一个春节,一家人闹得很不痛快。

    我认为,长辈首先要一碗水端平,其次晚辈不能太看重压岁红包的金额。否则,压岁红包不但失去了原本的美好寓意,无法纯粹地传递心意和祝福,还让情义变淡了。另外,那也会导致晚辈有样学样,给长辈拜年只是为了压岁红包,同龄人之间还会攀比拿到了多少压岁钱,这对塑造孩子的价值观可不是好事。

    因此,年味不在于有没有红包往来,亲情更不在于红包金额大小。年味不可变味,压岁钱该回归本义。(王一晨  74岁)

    特别提醒

    大家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借助压岁红包倡导好的家风、家教、家文化——既让晚辈们懂得感恩,为长辈们减轻负担,让全家人都懂得勤俭持家的道理,又让家人感受到互相关爱远比金钱更重要。(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  李倍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