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月25日 星期四
- 社长:赵宝泉 总编辑:周钢
一场雪,留下岁月一串脚印
2024年1月25日
琼花飞舞,最惹情思。头有白雪,心有风霜。一场雪,一件事,一段经历,融于过往,存于记忆。雪融之水,浇灌花木,开出不一样的花;经历之事,滋养人生,修成不一样的性情。 雪·之暖 同事拉我围炉“贺雪” 讲述 马玉顺 58岁 来自 山东临朐 1990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偏远山区的学校,这让心比天高的我几乎无法面对。学校教职工都是本地人,年龄大,我们有代沟。因此,我更是整天郁郁寡欢。一天,窗外纷纷扬扬飘着雪花,我拿起饭盆去食堂吃午饭。刚出办公室,被50多岁的老教师陈延德叫住,说:“别去食堂了,今天贺雪。”“贺什么雪?” 我一头雾水。老陈解释说:“俺们这里有个风俗,下雪天,要吃肉喝酒,祝贺一下。”他把我拉到他的单身宿舍。跨进房门,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只见老刘、老焦、老王几个同事正围着火炉聊天。火炉上的大铁锅里是五花肉炖大白菜,咕嘟嘟冒着热气。老焦握着我的手,说:“小马来咱这里工作,还没有给他接风。今天借贺雪,一起坐坐,也算是接风吧。”大家一起鼓掌,我心里暖融融的。我们围拢一起,吃肉喝酒,畅怀聊天。席间,老刘拉着二胡,老王演唱了“智斗”,好不热闹。一句句贴心的关怀,更让我数次泪湿眼眶。 此后,每次下雪,我们必定聚在一起贺雪。我融入这个大家庭中,不再孤独,也不再苦闷。直到1996年,我工作调动,和这些老同事分开了。时光一闪而过,这几年,我常常想起他们,尤其是下雪天。 雪·之恶 除夕夜走80里回家,却无家可归 讲述 万祥牛 74岁 来自 江苏南京 1970年,我在江苏江宁县横溪公社插队。腊月下了两场雪,知青们纷纷提早回家过春节。家境贫寒,为少给家里增加负担,我想尽量拖到年三十再回南京,年初二就返回乡下。 知青点的生活并不好过,我好不容易熬到年三十,老天又飘起雪花,回去的班车因大雪取消了。我强烈地想回家团聚,决心顶风冒雪走完80多里的回家路。天很快就黑了,隐约能看到路面。我艰难地走着,肚子饿了,嚼一块锅巴;口渴,抓把雪送嘴里含着……大年初一10点多,我终于走到了家门口。然而,家里却大门紧闭。邻居告诉我,家里人两天前已被下放苏北乡下。无家可归的我路过中华门城堡,钻入一个堆稻草的藏兵洞,倒下身子睡去……不知道睡了多久醒来,我一肚子辛酸返回乡下。 雪·之爱 妈妈跑出老远来接我 讲述 郭际洲 84岁 来自 河北广平 小时候, 我在离家15里外的一所高小读书,每天一早出门去上学,夜幕降临时回到家。一天,狂风怒吼,下起大雪。放学时,天就快黑了。我缩着脖子,深一脚浅一脚,在雪地里向前奔跑。冷不防,我滑进路边一个大树坑里,像掉进了万丈深渊。我在齐腰深的积雪里挣扎了几下,竟又倒在了里边,顿觉六神无主,惊恐万分…… 此时,隐约听见妈妈在喊我,我放大嗓门喊了一声“妈妈”。果然,妈妈走到了我跟前,我“哇”的一声放声大哭起来。妈妈说:“不要怕,别哭,站起来。”妈妈把我拉出树坑,带我走回家去。原来,妈妈做好晚饭,见下着大雪,放心不下,就跑出老远来接我。这就是母爱啊! 雪·之烈 大雪天,练兵天 讲述 屠林明 81岁 来自 上海 1963年12月初,我们部队开始了野营训练。1964年2月13日至16日,因农历新年,部队放假4天。16日白天开始大雪纷飞,到了17日仍未停止。来连队蹲点的副师长慷慨激昂地说:“这次大雪在我们南方可以说十年九不遇,是我们练兵的好机会。”于是,群情激昂,我们开赴野外雪地进行战术训练。战友们在山地里时而卧倒隐蔽,时而奔跑追击,时而匍匐前进。忽然,后边一位战友惊叫:“血!血!”我回头一看,果然,雪地里我跑过的脚印上有血迹。原来,是积雪下有树杈刺破了我的脚底,而我竟一点都没察觉。轻伤不下火线,我依然坚持训练。 上午在雪地里摸爬滚打,大家浑身都让雪给濡湿了。下午,各班就生起火,围着火堆边烤火边学习讨论。就这样,我们上午野外训练,下午室内学习,衣服湿了烤干,烤干了再湿,持续了好几天。 雪·之谊 搭上顺风车赶报到时间 讲述 戚良鹏 73岁 来自 安徽芜湖 1972年,我在安徽省南陵县农村插队4年后,被推荐到江苏南京一所中专读书。大雪中,我接到了盼望已久的录取通知书。报到时间很紧,我要马上启程,先赶到南陵县城汽车站,再从南陵县城去到繁昌坐火车。 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但我心急如焚,老队长只有放弃劝阻,安排两个乡亲用板车拉着行李,冒雪把我送到了南陵县长途汽车站。结果,我从上午十点钟一直等到下午两点钟,都丝毫都没看见有开车的迹象。一片片雪花仿佛落在我心上,我烦恼焦急却又无可奈何。突然,人群里冲出一个人,抓起我的行囊大声说:“快走,快走!”原来是中午为我践行的知青老友来了,他为我联系上了一辆熟人开的货车,把我捎到繁昌去…… 这一天,让我看到了什么叫大风大雪,也感受到了什么叫雪中送炭。 短发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几场大雪。冀南的茫茫原野银装素裹,一望无垠。每当这时,全村各家的房顶上都有男男女女猫着腰低头扫雪,形成了一道独特景观。(河北邢台 王新军 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