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赴任的联合国中国首席代表

2024年1月22日

    乔冠华作为新中国首任驻联合国代表,留下了一张经典的“仰天大笑”照片。但鲜为人知的是,新中国首任驻联合国代表本来不是乔冠华,而是另有其人。

    新中国史上少见的人事任命

    1950年1月18日,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就联合国首席代表的人选,给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发去这样一份电报:今日下午与恩来通电话,觉得章汉夫资望方面有不够之处,可作副手,出席联合国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以洛甫担任为适宜,现起草了一个致联合国的电报,如中央同意即请于明十九日发出并公开发表。请你于发表之同时去一电给洛甫,说明因时间关系不及征求他同意,请他谅解。至动身去联合国的时间另电通知。

    洛甫,即张闻天。这项人事任命未征求张闻天本人的意见,第二天就公开发表。这样的人事任命,在新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这个决定之所以下得如此仓促又果断,是因为当时的国际形势,出现了有利于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局面。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声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已申明将台湾归还给中国,美国不拟卷入中国内争,不拟对台湾提供军事援助,无意在台湾获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联合国秘书长赖伊也支持新中国加入联合国;苏联迅速作出反应,向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建议,中国可以向安理会提出开除台湾的联合国代表。毛泽东的这封加急电报,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发出的。

    张闻天说自己“实难胜任”

    此时的张闻天,远在千里之外的辽东省。抗战胜利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张闻天主动要求到东北开辟革命根据地。在东北的4年中,他先后主政合江省和辽东省,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1月19日晚,张闻天听到广播新闻正在播放一则关于他的重要新闻:“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大会主席罗幕洛和秘书长赖伊,中国政府已经任命张闻天为联合国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次日,《人民日报》也刊登了这则消息,并附上了他的简历。张闻天初听广播还有点不信,看到报纸才真切知道自己有了新职务。

    新的任命让张闻天感到突然,毫无思想准备。1月23日,他致电刘少奇,表示完全同意中央关于联合国所采取的策略步骤,同时话锋一转,表示对于任命他为出席联合国大会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一事甚感不安,此事责任重大,偶一不慎会影响国际声誉,再三考虑,无论在学识、经验、才能及慎重虑事方面,对这一工作实难胜任。对此,他的秘书萧扬回忆说,张闻天的内心志趣并不在外交,东北地方工作接近基层,生动丰富的斗争生活对他有巨大的吸引力,他还想在东北继续搞下去。

    “入联”历程一波三折

    张闻天说自己“资历不够”,但毛泽东看重的正是张闻天得天独厚的资历。联合国是世界政治大舞台,联合国的首席代表,就是如同一个国家的名片,他的学识、资历、声望确实不是一般人可及的。刘少奇于2月5日致电张闻天,说大概在3个星期内中国代表即可前往联合国,并催促张闻天迅速赴京。同时中央组织部抽调一大批干部组成代表团,要求3天内报到,“入联”形势一度十分乐观。

    但事实上,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道路并不顺畅。5月,联合国中国代表团正式成立,团长为张闻天,副团长为李一氓,主要成员有冀朝鼎、孟用潜等,秘书长为刘贯一,办公地点为北京东城南小街赵堂子胡同2号。一切万事俱备,代表团紧张准备着开赴联合国,却迟迟等不到联合国的回音。5月30日,周恩来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质询我国联合国代表何时可赴联合国。种种原因,导致当年“入联”没有进展。3个月后,侵朝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半岛的隆隆炮声改变了一切,我国即时转入抗美援朝,“入联”的道路就此中止,张闻天成了未能到任的联合国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但也因为这个任命,让他从此开启了外交生涯。1951年3月,张闻天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

    此后,国共两党关于联合国席位的争斗一直没有停止。直到1971年10月25日夜晚,联合国总部召开第26届联大,形成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国共争夺了整整22年的权利,终于在这一刻有了分晓。(摘编自《党史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