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领取你的冬日防燥指南

2024年1月4日


    温度和湿度双双走低的冬季,身体有多难熬?中国天气网日前发布“全国补水指数地图”,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划出了“干到开裂”区、“容易干痒”区、“偶尔口干”区等。

    专家呼吁,随着全国多地进入一年中的干燥时段,身处这些地区的人急需补充水分。(摘编自《武汉晚报》、澎湃新闻、《广州日报》)

    你所在的城市有多干?

    皮肤干痒、咽干舌燥……天气越冷越干燥,以至于很多人直呼“干燥到快要裂开”。你所在的城市有多干?全国补水指数地图给出了答案。

    “干到开裂”区  北方地区在暖气加持下,室内空气十分干燥,部分地区空气最小相对湿度不足20%,堪称“干到开裂”区。

    “容易干痒”区  近期,川西高原和云南北部等地的午后最小相对湿度基本在20%—40%,住在这些地区的人身体容易干痒。

    “偶尔口干”区  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最小相对湿度多在41%—60%,天气总体舒适,科学喝水就能缓解口干舌燥等不适。

    “空气湿润”区  西南地区东部至江淮一带以及海南、台湾等地近期有雨水光临,相对湿度普遍在60%以上,属于空气湿润地带。

    天越冷越要防燥

    在专家看来,天气越冷越要防燥。假如有暖气等取暖措施存在,身体丢失的水分就更多。出现以下这些不适,可能都是“燥”出来的。

    身体疲倦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宁蔚夏表示,室内外温差过大(户外天寒地冻、室内暖气十足)会导致倦怠、乏力等一系列疲劳症状。

    呼吸道不适  解放军第309医院呼吸科主任赵卫国表示,当室内空气湿度较低时,灰尘、细菌等容易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从而易诱发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皮肤干燥  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王鑫表示,皮肤受到较强的冷刺激后,血管会收缩,引起皮肤干燥、角质变厚、容易脱皮等,极度寒冷还可能引起皮肤冻伤。冬季常见的皮肤病,如足跟皲裂、干性湿疹、瘙痒等都与干燥有关。

    从内到外给身体补水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建议,在这一年中的最干燥时段,应从内到外给身体补水,让身体“润”起来。

    护肤注重“润”  冬季宜选择性质温和兼具保湿成分、油脂较多的油包水型护肤品,如霜、乳等。

    打开加湿器  冬季采暖时,应打开加湿器等,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0%—60%左右。建议备一个湿度计,方便随时调整房间湿度。

    适当多吃橙黄色蔬果  橙黄色蔬果(鲜枣、猕猴桃等)是富含维生素和优质油脂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皮肤干燥。

    喝杯清燥茶  取乌梅15克,马蹄6个,冰糖适量。将马蹄洗净去皮煮熟,乌梅加水500—700毫升,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加入冰糖适量煮融化,关火后放入马蹄浸泡30分钟即可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