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拒收现金行为,央行再出手

2024年1月4日

    为了强化现金服务基础保障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又有两家拒收人民币现金的单位分别被处罚款19万元和5万元。

    拒收现金现象时有发生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局长罗锐介绍,越来越多线下场景与移动支付捆绑,造成现金使用难。同时,部分经营主体收取现金的意愿下降,不愿在准备零钱、培训收银员、前往商业银行存取现金等方面增加支出,拒收现金现象时有发生。

    这也反映在一些银行的网点柜面业务上。据工商银行披露,该行网点柜面现金收付量呈下降趋势,2019年至2022年年均降幅约14%。

    实际上,自2018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就牵头建立了整治拒收现金会商机制,依法惩处拒收现金行为。截至2023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已完成6起拒收现金行为处罚程序,商业银行与经营主体签订“不拒收现金承诺书”75.1万份,向经营主体发放“零钱包”18.2万个。

    另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已先后对20家拒收现金违法主体给予了5万元到50万元不等的经济处罚,累计罚款304万元,处罚数量和金额均居全国首位。

    保障基础支付手段

    不少人心有疑惑:如今移动支付如此便捷,为何还要保障现金支付?

    对此,罗锐表示,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对老年人、农村居民等特定群体至关重要。同时,保障现金支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水平。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已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等群体现金存取业务便利化水平,针对养老金发放等特殊时点、中小面额人民币等特殊需求,做好准备、提高办理效率;为老年人提供现金业务优先窗口、绿色通道,为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特色现金服务。尽管如此,部分商业银行现金服务仍有不足,一些银行减少现金办理窗口、ATM机具数量,有的银行零钞兑换、残损币回收等现金服务水平有所下降。

    谁是现金的重度用户?

    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副局长张萌披露,目前现金使用以农村地区和老年人(65岁以上)为主。“特别是县域老年人对现金依赖较强。据抽样调查,老年人中经常用现的人数占比超过75%。其中,县域老年人经常用现人数占比为80.4%,城市地区老年人经常用现人数占比为67.6%。此外,批发零售等行业的小微商户、进城务工人员等使用现金也比较多。”他介绍。

    农业银行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王金国介绍,该行老年客户柜面业务占比为54%,以卡折存取为主,明显存在柜台现金业务偏好。此外,他还谈到了不同区域对现金偏好的结构性差异——总体来看,南方地区存取总量略高于北方。个别地区如甘肃、青海等,以农业、畜牧业为主,更倾向于现金交易。

    如果遇到拒收现金怎么做?张萌介绍,公众遇到拒收现金行为,可明确告知对方其行为违法,保留相关视频、音频证据,并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投诉举报。(摘编自《金融时报》《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