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月4日 星期四
- 社长:赵宝泉 总编辑:周钢
家庭健康指导员应有更多存在感
2024年1月4日
【社评】 本报评论员 彭臻玉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日前在京举行的中国家庭健康大会上获悉,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积极开展各类家庭健康指导和服务,目前已建立各类家庭健康服务阵地超过1万个,建立了一支超过70万人的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根据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相关通知,到2025年末,家庭健康指导员要覆盖全国90%以上的村(社区)。 家庭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所在。然而,相比于我国日渐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和亟待提升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单纯追求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的量显然是不够的,更应该着力让家庭健康指导员在居民健康管理、慢病防治、健康知识科普等方面发挥更大的效用,彰显“存在感”。 以一组更为微观的数据为例。据相关报道,重庆市已组建起一支23737人组成的基层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市之一,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712.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2.16%。如此算下来,每300位老人只能“共享”1位家庭健康指导员。如果算上其他年龄人群,或者按家庭户数计算,家庭健康指导员承担的责任无疑更重。而更为尴尬的现实是,在大力建设基层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的背景下,又有多少家庭对这一群体的存在有深刻的认知?在传播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行为、传授健康技能、开展健康服务等诸多方面,家庭健康指导员是否还应发挥更多作用? 我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家庭数量超过4.9亿户,深入开展家庭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打造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对于推动家庭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大有裨益。而当务之急则是,相关部门应指导和支持各级家庭健康指导员深入城乡广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让这支队伍真正成为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健康贴心人,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